孔雀魚,英文俗名為 guppy,是鱂形目花鱂科花鱂屬魚類。孔雀魚體形修長,其形態變化主要在尾鰭,常見的尾鰭形態有圓尾、尖尾、鏟尾等 。雌、雄魚差別明顯,雄魚的大小只有雌魚的一半左右,雄魚體色豐富多彩,尾部形狀千姿百態。因其尾巴像孔雀開屏一樣,故名。孔雀魚原產中南美洲的千里達、委內瑞拉、巴西北部及西印度群島。孔雀魚因顏色鮮艷吞食孑孓的能力強,所以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引入了孔雀魚,把其作為一種滅蚊魚,從而有效地抑制了蚊蟲的孳生和蔓延。之後受水族愛好者歡迎,被引進世界各地,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熱帶魚之一。目前孔雀魚被大量商業繁殖,人們已繁育出不同色彩和鰭形的品種,這些人工培育的魚種比野生同類要求更高的水溫,生命力較弱,而被魚友野放的孔雀魚,因自然界的汰弱留強,生命力强健,常棲息在溫暖的溪流和雜草叢生的溝渠之中。
孔雀魚可以生活在攝氏 12℃ 至 30℃ 的水域之中,最佳溫度為攝氏 20 度至 28 度之間,普遍生活在含礦物質較多的硬水,酸鹼值偏弱鹼性(pH7 至 pH8)的環境,所以底砂建議用微鹼性的大磯砂或珊瑚砂,也能生活在半淡鹹、河口的環境中。
孔雀魚體形修長,雌雄魚的體型和色彩差別較大,雄魚的大小只有雌魚的一半左右,雄魚身體瘦小,體長 3-4 釐米,雄魚體色豐富多彩,上身常有金色光澤,尾部形狀千姿百態,亮麗多變。雌魚體長 6 釐米,其尾柄及尾鰭占全身的 1/3 以上,各鰭均較雄魚的短,腹部較雄魚膨大圓突,顏色較雄魚遜色得多。雄魚臀鰭即生殖孔呈棒狀,用來與雌魚進行體內受精。孔雀魚活潑好動,食性廣泛,喜食魚蟲等動物類食物,繁殖力強,有人因此稱其為「百萬魚」,喜歡群居活動。是一種很有觀賞性的魚種。如在大型魚缸中,配以叢叢水草,如同成群的彩色小鳥飛舞。
孔雀魚平均壽命2年,在野池或生態環境下壽命較長,一般 8~14 個月後進入更年期便無法生育。孔雀魚的繁殖週期相當短,從孵化到具繁殖能力的成魚僅需 2 至 3 個月。因此在進行魚種改良人工選擇時,也能在較短時間內獲得目標性狀。孔雀魚會捕食同類幼魚,甚至包括自己的後代。故培育時需特別注意懷孕的母魚,適時隔離至陰暗處或是水草缸中待產。這樣才能保證生產存活率及收獲率。孔雀魚以卵胎生繁殖。一胎可生數十尾幼魚。具體的數量取決於母魚的年齡、體型、健康情形等條件。初次生產的母魚通常只會生 10 至 20 尾,如是體長超過5公分的成熟母魚,甚至可生上百尾。經人工培育而紅眼白身的白子魚(注意:不是黑眼白身的白化魚),抵抗力較原品系弱許多,需較注意水質與預防感染。另外,養殖中亦可以加入少許鹽類以減少魚苗的感染(如水黴病)發生。